2018年5月21日至25日,2018年“兩岸三地心理學系學術交流”活動在香港中文大學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大學的38位師生齊聚港中大,開展了為期5天的學術交流活動。
兩岸三地心理學系學術交流活動全體參與者合影
5月21日中午,北京大學師生乘機抵達香港。下午,北大、臺大及港中大三校的師生齊聚港中大心理學系,參加了本次兩岸三地學術交流活動的簡介會。會后,在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志愿者的陪同和帶領下,臺大和北大兩校師生一同參觀了實驗室并欣賞了港中大旖旎的校園風光。
參觀實驗室過程中,港中大的同學不僅熱情地介紹了實驗室的ERP、眼動儀、手寫板等試驗儀器,現(xiàn)場演示了儀器和實驗的流程,還詳細解答了同學們的各種問題,大家深入了解了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所做的閱讀理解、雙語學習、人際關系、閱讀障礙兒童的干預等研究,收獲頗豐。隨后,港中大心理學系師生在榮基學院教職員餐廳為兩校遠道而來的客人舉辦了歡迎晚宴。席間,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梁永亮教授代表主辦方敬茶,并進行了簡要的歡迎致辭,希望同學們在一周的學術交流活動中能有所收獲。
5月22日至24日的三場學術報告,來自三校的師生為大家呈現(xiàn)和分享了心理學不同研究領域的前沿工作。臺灣大學的郭柏呈老師生動有趣地介紹了他關于短時記憶的fMRI研究結果;北京大學的童佳瑾老師介紹了她關于組織中無禮行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的Annett Schirmer老師介紹了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的老師們在臨床、認知、發(fā)展、社會和組織等多方面的腦科學研究現(xiàn)狀,并特別介紹了自己在接觸促進社會敏感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教師報告后,三所學校派出優(yōu)秀學生代表,就各自關注的學科領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組織與管理心理學多個方向。報告完畢,老師和同學們紛紛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提問和熱烈的討論。
除了口頭報告以外,5月23日交流活動還以壁報展示的形式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其他同學的研究。為了鼓勵學生在學術活動中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三校師生共同投票評選出“優(yōu)秀報告獎”和“優(yōu)秀壁報獎”。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李天碧同學榮獲“優(yōu)秀報告獎”,顏志強同學榮獲“優(yōu)秀壁報獎”。
在學術交流之余,為更好促進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特別安排三校師生游覽了慈山寺、維多利亞港等香港著名景點。
5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學邀請北大和臺大的師生觀看了本校學生的三分鐘論文比賽,并邀請三校師生作為評委進行投票。隨后,來自臺灣大學的徐永豐老師和北京大學的童佳瑾老師發(fā)表講話,對三校師生在活動中的出色表現(xiàn)表示贊賞,并向香港中文大學的熱情招待表示感謝,同時也對本活動能夠長期辦下去寄予了期望和祝愿。在頒獎和總結環(huán)節(jié)之后,三校師生進行了合影留念。隨后,港中大心理學系在榮基樓教職員餐廳設宴歡送北大和臺大兩校師生。至此,兩岸三地心理學系學術交流活動圓滿結束。
2018-05-31